我们中国一直流传着母亲对孩子一生有着重大影响的经典故事。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正是有她们的谆谆教诲才有了伟大的思想家孟子和民族英雄岳飞。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过四位母亲教育子女成才的典型范例,留给后人许多启示。这四位母亲,一位是冯顺弟,安徽绩溪中屯村人,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生,1918年去世,她是胡适的母亲。一位是吴清芝,河南唐河城南二十五里小吴庄人,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生,1944年去世,她是冯友兰、冯景兰、冯叔兰(沉君)的母亲。一位是鲁瑞,浙江会稽东北乡安桥头村人,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生,1943年去世,她是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周建人的母亲。一位是陈爱珠,浙江桐乡乌镇人,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生,1940年去世,她是沈雁冰(茅盾)、沈泽民的母亲。她们的细心教育是孩子成功的前提。
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注意到了母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他们试图用理论和实证来说明母亲与幼儿早期教育的相关性,呼吁社会应该关心母亲的生活状态,号召母亲担负起幼儿早期教育的重任。但是这种呼吁和号召对广大幼儿母亲来说是笼统和模糊的,她们不知道怎么做才算是最正确的。而且学术界也多是呼吁而健全而系统的母亲教育理论还没有完全建立。针对幼儿母亲育儿现状的真正研究仍很欠缺,特别是忽略了占我国大多数人口的农村幼儿母亲的研究。缺乏对我国农村幼儿母亲育儿现状以及育儿素养的关注和研究,也没有发现其现存问题,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村幼儿早期教育。因此,本文选择以我国农村幼儿母亲育儿素养问题与对策研究为研究主题是符合理论和实践需要的。至少它能引起一些人对此的注意,也可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真实的素材。